“党课小讲堂”激发乡村振兴“大能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大课题”,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党员干部要增本领、长才干,到乡村振兴一线办好“党课小讲堂”,让田间小课堂激发乡村振兴“大能量”。

  勤于动腿“出门”,把党课“讲堂”搬到田间地头,带着问题找方法,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青年在梁家河做知青时经常向当地老农请教,学说土话、学做农活,不仅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也更好地融入基层、融入群众。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课讲堂搬到田间地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要到农家小院、养殖基地授课,边讲党的政策,边做操作演示,手把手教会农民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等实用技能,要保持心态清零,甘当“小学生”,换上“茅草鞋”,多去田间地头走一走、瞧一瞧,学习“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事知识,真正“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温暖基层。  

  勤于动脑“上门”,把志愿服务送到街头巷尾,带着方法找结果,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为农民而兴,面对农业发展的“中梗阻”、农村建设的“硬骨头”、农民致富的“绊脚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讲好“田间党课”,抓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牛鼻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要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让“党旗红”志愿服务队成为群众最放心的“贴心人”,将党的温暖送到街头巷尾,送到群众心间,用党员志愿服务“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勤于动手“闭门”,把党的温暖带进农家小院,带着结果找问题,汇百家智、解百家忧。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越是重大任务、艰苦环境,越能考验人才、培养人才。谷文昌、沈浩、廖俊波、杨善洲……无数优秀党员干部在基层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谱写出一首首壮丽的为民奋斗之歌。农家小院既是党员干部了解基层、向群众学习的最佳知识课堂,也是练就过硬本领、提高能力素质的最佳实践课堂。实现乡村振兴,破解“三农”问题,最终需要党员干部走出“温室”,扛责任、挑担子、抓落实,上好“田间实践课”。要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机制,完成角色转换,融入群众,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理清思路,赓续血脉,久久为功,从脱贫经验中找乡村振兴工作方法,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党课 讲堂 振兴 乡村 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