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2019年1月16日,“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与世长辞,时隔四年,让我们缅怀“国产专家一号”的巨大贡献,从中汲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无穷力量。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让我们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初心力量。1961年,钱三强告诉于敏,所里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中国氢弹理论的预研工作,此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出成果的关键期。彼时,该算一算个人名利的“小账”,还是算一算国家民族的“大帐”?于敏没有半点犹豫,给出了“全力以赴”的回答。“计利当计天下利”,于敏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家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可贵品格,正是一代代科学家、奋斗者们“功成不必在我”的接续奋斗,才有了如今中华大地繁荣昌盛的新章。我们要向于敏学习,党让干啥就干啥,而且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要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在“大我”人生的砥砺中,不断摆脱“小我”私心私利私欲的牵绊,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春和热血、奋斗和奉献书写不负历史、时代和人民的伟绩!
“百日会战”,2年零8个月,一举打破西方垄断,让我们看到“不信命、不信邪”的奋斗力量。1965年9月到12月,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他常常半跪在地上,紧盯着计算机吐出的纸袋上的数据,生怕一不留神漏掉一点有用的信息。在浩如烟海、堆积如山的纸袋里,于敏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抓住氢弹理论设计的关键,一举破除了西方的垄断,表现了中国科学家“不信命、不信邪”,不输于世界任何国家科学家的创造力、创新力、实干劲。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也是用时最短的国家。于敏曾掷地有声地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决不能受旁人欺负”,他用中国科学家的志气和骨气,用不懈的奋斗和天才的创造力,将他和他的“于敏构型”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
“第一亏欠的就是我的爱人”,让我们看到“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妻如何不丈夫”的大爱力量。对国家,于敏功勋卓著;对家庭、对妻子,于敏却“亏欠”多多。生于1926年,出生于天津,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亡国奴的屈辱记忆,让于敏从小立下重振河山的志愿。也正因为早已将此生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敏甘愿一辈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因为工作性质高度保密的原因,妻子孙玉芹在1988年之前竟然不知道于敏是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没想到”让她既惊喜自豪又无限感叹。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离不开一个成功的女人,孙玉芹虽然没有追问丈夫工作的事,却还是默默地扛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日未展眉”,2012年,孙玉芹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于老将对妻子的爱用“亏欠”两个字,作为这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到深处人孤独,是呀,人的时间、精力、体力毕竟是有限的,“愿将一生献宏谋”,此生早已许国,便只有“亏欠”家人了!我们要从于老的“多忠于祖国之情”和“亏妻子孩子之情”中,汲取无私奉献的担当力量,在祖国和人民期盼的事业中,领悟“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大爱力量、奉献精神、进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