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走出去”

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时代文化思想,自觉守护历史文化遗产,激扬文化自信力量,争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发扬者,用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走出去”,在新的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争做坚定守护者,以“科学考古、保护开发”的责任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中华文明,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软财富”,最能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性。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秉持保护第一、保护优先的前提,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以评估挖掘、鉴定、保护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性保护机制。我们要注重对考古人才的管理和培养,让有热情、有担当、有本领的人才投入历史文物遗产保护中,贡献青春智慧,让千百年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争做自觉传承者,以“继往开来、讲好故事”的绣花心,让文化遗产“热起来”。“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谈及文化传承发展,总是饱含深情。马面裙、汉服、齐胸襦裙迎来“泼天富贵”,“围炉煮茶”“八段锦”深受年轻人喜爱,凤冠霞帔的“新中式”婚礼受到追捧……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传承中讲好“中国故事”,赓续历史文脉,可以更好实现与民共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要充分架起过去、当下、未来的“桥梁”,给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出圈平台,让教科书中与读者“一面之缘”的文物,打破文化内容创造与传播边界,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实物展示、非遗进校园等多元化手段让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力”,让持续火热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彰显文化自信。

争做创新发扬者,以“品牌加持、与时俱进”的事业心,让文化遗产“走出去”。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品牌加持下,显现出长期延续的消费模式、消费形态,引领潮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最“出圈”科幻IP“三体”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粉丝;一位外国博主在爬长城拍摄短视频时的一句“city不city”爆火网络;以中国风、国潮、汉服等为代表的优秀文化衍生的文旅产业持续破圈……我们在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时,要主动加强文化遗产品牌打造,以中华文化思想内核为基础,叠加流行、创新、多样艺术表现形式,真正让“一时爆火”的“流量”变成“可持续繁荣”的“留量”。在“文化+”上下足功夫,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促进文化消费新升级,积蓄更强大的“出圈能量”,让文化遗产新“潮”澎湃。

推荐访问:走出去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