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上讲稿【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上讲稿【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上讲稿【优秀范文】

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肩负时代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品德、素养、格局、境界、情怀、智慧、本领、方法,更要把不断能力素质提升作为终身课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是什么?是指党员干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锤炼自己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应对严峻挑战,更好地履行党员职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过程。根据培训要求,我从12个方面叙述党员干部需要坚持和不断加强的能力素质提升。

一、当党员干部就得能力素质提升好“八种武功”

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头功、心功、身功、眼功、耳功、口功、手功、腿功。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头功”——武装头脑,增长智慧。善思则睿智。具备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头功”,是每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党员干部应当加强“头功”能力素质提升,努力使自己具备政治家、理论家、创新家的思维和智慧。应当具备政治家的思维,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应当具备理论家的思维,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应当具备创新家的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储备创新知识,锻造创新胆识,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心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身之主宰便是心”,心胜则胜。党员干部只有“心功”强,才能始终充满自信,有勇气、有智慧应对一切挑战,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党员干部加强“心功”能力素质提升,重点要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平常心。要增强自信心,不断激发战胜困难和成就事业的内生力量,对行为、目标、希望等抱有必胜信念,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信心贵如金。要永葆进取心,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时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发愤图强、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追求,积极担当作为、勇于奉献自我。要保持平常心,乐观豁达、顺其自然、从容淡定,不畏惧艰难、不回避挑战,面对得失心境淡然、面对困难处之泰然、面对失意心境豁然,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永葆洁身自好。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身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语云:“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的“领头雁”,必须自觉强化“身功”能力素质提升,做干事创业的引领者、示范者、实干者,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要当好引领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当好示范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用“身影”指挥、少用“声音”指挥。要当好实干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优先,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眼功”——眼观六路,洞彻世事。能力素质提升“眼功”就是要提高观察事物现象、本质、规律的能力。党员干部只有练强“眼功”,做到识“势”、识“世”、识“时”、识“事”,精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党员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能力素质提升识“势”的“天眼”,认清历史趋势、当前形势、民意态势,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中化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能力素质提升识“世”的“慧眼”,知世情、党情、国情、域情,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要能力素质提升识“时”的“明眼”,认清时局、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把握当下,不主观臆断、不逆时而为,紧跟时代步伐、答好“时代之卷”。要能力素质提升识“事”的“亮眼”,认清和抓住“事”的本质,把握“事”的变化发展规律,不被“事”的表象所迷惑,按客观规律办事。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耳功”——耳听八方,博采众智。“耳功”就是听取提醒、批评和意见的功夫。多闻者智,距谏者塞,专己者孤。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员干部必须能力素质提升一双“听八方、采众智”的“顺风耳”,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实效性。耳要“聪”,努力做到“掏空耳朵”全听,“拉长耳朵”细听,“竖起耳朵”恭听,潜听基层“呼声”,聆听下级“怨言”,常听群众“骂声”,从中找到加强工作的着力点、解决问题的破解点、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耳要“硬”,学会甄别,保持主见,信忠言不信谗言、信真言不信谣言,坚持原则、保持清醒,不能入耳即当真、听风就是雨,始终保持强大定力。耳要“顺”,广纳诤言,闻过则喜,择是而从,有容言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做到“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绝不能得“耳背”之疾,否则就会导致“纳谏不诚、进谏无门”。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口功”——能言善道,言之有理。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管理就是5%的指令和95%的沟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党员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说”中进行、“道”中开展的,必须努力能力素质提升过硬的“口功”,不断提高党员力。要锤炼“善于辞令”之功,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掌握正确的说话方式,做到遇事得心应“口”,侃侃而谈,“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要锤炼“沟通协调”之功,增强沟通意识,掌握沟通艺术,求得思想上的统一、谋得行动上的一致,展现自信与能力、思想与视野、智慧与艺术。要锤炼“讲话像话”之功,重视自己的每次讲话,活学活用群众语言,为用而讲、讲必有用,使听之者众、闻之者然,使人愿听想听乐听,听了如沐春风,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心向党、跟党走。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手功”——能“文”能“武”,善作善成。所谓“手功”,就是指动手干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写”和“做”两个方面。毛泽东同志曾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是在于“动手干”。党员干部必须炼就“多面手”。拥有“秀才手”,不畏其难、敢写愿写,多读勤思、想写乐写,以写为乐、乐中写作,让写作成为锻炼思维、提高认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的重要“法宝”,不断提高“用笔党员”的能力。练就“绣花手”,坚持严肃、严格、严谨,力求细致、精致、极致,既能肩挑千钧担,又能手捏“绣花针”,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见水平、见功力,把工作做到位、做过硬,出精品、创一流。成为“快刀手”,出手快、行动快、反馈快,凡事雷厉风行,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效率,今日事今日毕、此时事此时毕,日清月结、案无积卷,“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争做“主攻手”,增强“主攻”之愿,提振“主攻”之勇,砥砺“主攻”之能,冲锋在前、带头攻坚、勇于担事,绝不当“二传手”,绝不当“指挥将军”“摆手先生”“甩手掌柜”。

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腿功”——勤勉务实,行稳致远。“腿功”就是指工作中脚踏实地、勤勉务实、行稳致远的能力。俗话说,“官勤民少忧”。自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官员无不“勤”字当头。党员干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强“腿功”能力素质提升,切实为党和人民事业勤“跑腿”。要炼就“飞毛腿”,做到腿“勤”、腿“快”,勤向“上”跑,勤往“下”走,勤与同事沟通,勤向“外面”学习,凡事先行一步、快人一拍抓落实。要愿做“泥腿子”,脚踩一路泥、身落一层灰,多往基层一线跑,多往群众家里跑,到基层接地气,拜群众为师,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足不出户”、甘做“大家闺秀”。要磨出“铁脚板”,增强“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踏无人涉足的“盲区”、敢闯矛盾交错的“难区”,不断向前、向上登攀,真正走得稳、走得正、走得久、走得远。

二、为政之要是做好官德的能力素质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官德,提出好干部标准,突出干部要“以德为先”,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党员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德为先,把加强官德能力素质提升作为为官从政之要,勤于学习、学以明德,善于反思、思以正德,加强实践、行以修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党员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大的德莫过于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始终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必须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必须把理想信念融入具体工作,增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不断锤炼坚强党性,忠于党忠于人民。党员干部来自组织,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绝对忠诚于党是党员干部最高的政治原则和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把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必须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履职尽责、勤政务实,自觉做到为党工作、为民服务,敢作敢为、勇于担当,锲而不舍、狠抓落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

要守公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对党员干部来说,守公德重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权如衡,唯公唯平。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具有公共属性,绝不能公权私用,必须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用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公共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要珍惜权力,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珍惜每一次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机会,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
要敬畏权力,有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慎用权力,慎言慎行,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指挥、协调,都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谨记权本法授、权依法使,自觉恪守权力边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所掌握的都是公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动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最大的“靠山”,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严私德,“严格操守、规范言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严私德,重点就是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管好自己。要坚持品德操守,严以律己。锤炼品质修养,坚守精神追求,多积尺寸之功,从小事小节做起,见贤而思齐,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严守纪律规矩,心中有戒。纪律规矩是每位党员干部的戒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戒惧之心、纪律意识,自觉尊崇党章,严守党纪党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线。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管好家人。要注重家庭,涵养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优秀的家文化,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
要注重家教,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要注重家风,把清廉家风作为重点,算好人生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廉以修身、廉洁齐家,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以公济私”。

三、党员干部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自己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党员干部有了“精气神”,才有“愿做事”“敢扛事”“做成事”的内在动力。“气可鼓而不可泄。”新时代党员干部应重点能力素质提升十种“气”,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志气。卡耐基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党员干部要有“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的志向,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自觉地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尽美矣,又尽善也”,让生命在推进党和人民崇高事业中闪光,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朝气。毛泽东同志曾号召,要有朝气,就是要有蓬勃向上发展之气。有朝气生命才旺盛。一个政党,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一个人只要始终奋发进取、斗志昂扬,即使耄耋百岁,依然朝气蓬勃。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朝气,必须永葆年轻人的心态、奋斗者的姿态、有为者的状态,乐观自信,心怀梦想,不负韶华,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奋发作为。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大气。凡大气者,皆有大境界、大格局、大情怀,亦能挑大梁、干大事、成大业。欲成“大器”,必修“大气”。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气,必须培育“我将无我”的高境界、“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必须自觉把“小我”归入“大我”,“小局”归入“大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海纳百川、豁达洒脱,能容人容言容事。必须无私无畏,“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心底无私天地宽”。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静气。古语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治学需要平心静气,干事创业同样需要平心静气。“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
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党员干部必须从容淡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寻觅成事之道。必须宠辱不惊,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摆脱“心为物役”的烦恼,不被得失所左右,不被利害关系所苦恼。必须沉着理性,审时度势,以不变应万变,做到“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勇气。古希腊政治学家伯利克里曾说,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越是艰难越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狭路相逢勇者胜。党员干部必须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勇气,直面困难、攻坚克难,不负使命,敢于斗争,勇往直前、越挫越勇,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勇毅、“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无畏,为党和人民创造优异的业绩。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豪气。孟子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改革开放的“闯将”、攻城拔寨的“尖兵”,尤其需要能力素质提升一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舍我其谁”的冲天豪气。只有树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才能事不避难、义不避责,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敢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不做“庸官”“懒官”。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才气。才气就是才华、能力、本领和水平。党员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才能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责、尽非常之力、奏非常之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如果空有一腔担当的热血,却没有干事创业的“两把刷子”,就不能担当时代重任。才华是刀刃,学习和实践是磨刀石。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终生追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学校,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不断增强“八种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全面提高党员能力和执政水平。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正气。“政者,正也。”“正”是“政”的根本和源泉,“政”是“正”的躬行和实践。“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守正理、走正道、做正事、当正人,才能以正服人、以正资政。正气源于端正的操守、高尚的道德、坚定的信仰、深厚的学养。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要弘扬正气、压制邪气,破除潜规则、强化明规则,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推动者、实践者、示范者。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和气。古人云,和,顺也,谐也。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乃生,不和不生;
和则成,不和则隳。君子如玉,和气致祥。党员干部只有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和气,才能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要修德如玉,加强政德能力素质提升,大度包容,容言容事容人。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要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做到圆融而不圆滑、和谐而不和稀泥、团结而不结团。

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骨气。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党员干部要练就“铮铮傲骨”,就要坚持原则、站稳立场、秉公办事,注重构建清清爽爽的上下级关系,对上做到从道不从上、唯实不唯上、跟理不跟人,对下做到护人不护短、关爱不溺爱、靠团队不靠团伙,讲党性不讲派性。就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在名利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情系百姓、甘于奉献,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四、党员干部要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好“五行”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党员干部修身立德、为官从政应当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五行”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智慧,不断能力素质提升“五行”品质。

要品德如“金”。黄金具有稳定性,不易与其他金属发生反应,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不变质;
具有纯粹性,纯度高,不含杂质;
具有抗腐性,不易被氧化,表面亮丽夺目而不变色;
同时金较为稀有、开采提炼不易,使它十分珍贵,拥有不凡价值。其不变质、不掺杂、不变色的特性正像人的品德一样。党员干部当修德如金,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磨炼,把信念坚定得像
“金”一样稳定,永不变质。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把忠诚锤炼得像“金”一样纯粹,永不掺杂。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把廉洁净化得像“金”一样干净,永不变色。

要做人如“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木,生生不息,一粒小种子,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说文解字》解释:“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意思是说,木冒出地面向上生长,向着东边太阳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向下延伸它的根系。树木,总是专注一个方向、瞄准一个目标,扎根土壤、根深蒂固,面向阳光、栉风沐雨,从而固秀挺拔、顶天立地,成为栋梁之材。党员干部当不断能力素质提升“木”的品质,历经风雨,茁壮成长,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脚踏实地,深入大地,扎根实际、扎根基层、扎根群众;
枝繁叶茂,遮风挡雨,心中有民、为民造福。

要格局如“土”。土,是滋养万物成长之源,构建万厦拔地之基。《尚书》曰:“土爰稼穑。”稼穑,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土是人类和所有生灵生存的场所,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承载万疆而不言,化生万物而无怨,土疆广袤、土性墩厚,平凡真实、厚重深沉。党员干部当格局如“土”,不断能力素质提升像“土”一样的品质,拥有大格局、大境界、大情怀,气象博大,胸怀天下;
永远厚重实在,质朴无华,纯朴做人、勤朴做事、俭朴生活;
始终深沉不语,无怨无悔,为民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矢志奉献。

要心境如“水”。《尚书•洪范》曰:“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指水能够营造舒适的环境,以滋润万物;
“下”即向下,指水柔顺,从高处往低处流,融汇成江海。水从容大度,川泽纳污,不问出处都愿融为一体;
水贵人贱己,滋润万物,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
水刚中柔外,执着坚韧,不舍昼夜穿山凿石奔流归海。党员干部一定要历事炼心,能力素质提升像“水”一样的心境,常怀“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容人、容事、容言;
常怀“避高趋下”的谦逊之心,低调做人、谦逊做事、低调为官;
常怀“滴水石穿”坚韧之心,以柔克刚,持之以恒,干事创业立恒志、有恒心、用恒力。

要行事如“火”。《说文解字》解释:“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意思是说,火,可以烧毁一切的东西,火光熊熊气势向上。“五行”中“火曰炎上”。“炎上”,指的就是火这种炎热、光明、上升的特性。火,给人光明,常常被誉为希望的火种,象征着希望;
炙热升腾,人们常说热火朝天、风风火火,代表着旺盛激情。火还是一个给人温暖、传导热量的能量之源,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党员干部行事就应当像“火”一样,做一团不甘熄灭的星星之火,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满怀希望;
做一团熊熊燃烧的激情之火,感知使命、担负责任,始终对工作热情洋溢;
做一团催人奋进的力量之“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温暖人

五、自觉能力素质提升些“书卷气”

党员干部应养成终身读书学习的习惯,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处理好“学”与“思”、“专”与“博”、“虚”与“实”、“知”与“行”的关系,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才气、底气、朝气、正气、大气、静气、地气,形成独具魅力的“书卷气”,进而转化为党员力。

要涵养底蕴深厚的才气。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迪,增强知识才干。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曾国藩一生半天办公,半天读书。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才有“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雄才伟略。读书打通了人生的大俗和大雅。党员干部要永怀读书和思索的慧根,孜孜不倦、博览群书,涵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才气。

要积蓄扎实沉稳的底气。“人无底气,生无根据。”读书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保持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不断通过学习着力增强科学思维,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要激发蓬勃向上的朝气。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正是读书学习让智者保持了一种对知识的永恒求索和热情。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如果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蓬勃朝气,就会“一篙松劲退千寻”。党员干部坚持学习不放松,激发工作热情,改革创新、奋发进取、一往无前,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弘扬大道为公的正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读书学习是修得清正之气的重要路径。不正则不立。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读书学习,不断正“心”,常怀执政为民的公心、洁身自好的清心、待人以诚的真心;
不断正“言”,在党言党,与党同声,坚决与错误思想、错误言论作斗争;
不断正“行”,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要培育海纳百川的大气。书读得多了,人的心胸和视野也就开阔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党员干部,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境界、情怀,始终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讲党性、讲原则,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志存高远,虚怀若谷;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公道正派、公私分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要涵养淡定从容的静气。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党员干部只有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才会在心中种下“静气”的种子,才会长出淡泊、奋进、无畏的幼苗,结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之果,呈现“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之实,最终收获的是廉洁、安宁和幸福。知足常乐,可以长久。沉得住气才能拿得出手,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稳得住心神,以平常心对待得失,把岗位当作干事的平台,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

要厚植亲民爱民的地气。“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力量之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他的知青岁月:“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一枝一叶总关情。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六、党员干部修身的精髓在于修心

党员干部要把修心正身作为必修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改造主观世界,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身,在日常点滴中不断完善自己。

要始终保持对党“忠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对党员干部来讲,忠心是第一操守、第一要求,是检验一个干部成熟与否的“试金石”,也是决定一个干部成长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党员干部要始终百分之百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不做“两面派”,不搞“伪忠诚”。

要始终饱含对群众“真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得民心国家必安,失民心国家必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对群众饱含“真心”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实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树立“改善民生是最大公务”的理念,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和行动的第一准则,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要始终恪守对权力“公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公器”不能私用。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秉公用权,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凡事出于公心,方能走得实、走得远。无私者无畏,公道自在人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天下为公之心,大公无私,才能从容无畏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要始终追求对事业“专心”。古人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党员方式和党员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业化水平是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综合。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拥有满腔热情、矢志创新的精神状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要始终常怀对纪律“戒心”。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严守纪律,关键在于心中有戒。所谓“戒”,就是禁戒,即管束自己的行为、语言、思想,不出现过失。共产党人心中的“戒”,是其为人处世、干事创业必须坚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律底线。这个“戒”,不是一时之戒、一事之戒,而是在心中扎根的“戒”。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从政贵在自律,自律才能保廉。党员干部只有心有所“戒”,才能行有所止,只有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才能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始终严守对自己“清心”。人到无求品自高。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都“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把满足个人贪欲、一味追求个人享受视为祸害,自觉做到防微杜渐,努力避免摔大跤、栽跟头。党员干部手握重权,当“不畏人知畏己知”,将修身自律的功夫放在平常,时时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锄去多余的丛生杂草,纯净自己的心灵家园。贪婪是走向毁灭的开始。若心存贪念、私欲膨胀、利字当头,必然就会城门洞开、防线失守,害人害己。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言,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七、努力能力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魅力是党员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有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人格魅力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权威之源、形象之魂、效能之基。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品德魅力、思想魅力、才华魅力、情怀魅力、形象魅力,增强政治党员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人格魅力。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革命理想高于天。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保持航向,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人格魅力。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党员干部要把做人的过程看作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是提升政治品德的过程。德高才能率众,以德才能服人。“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增强自身影响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各项目标,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以持之以恒的学习提升人格魅力。名声与尊贵,永远来自真才实学。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良好的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和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党员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党员干部要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气,活到老、学到老,勤学不辍、苦学不止。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做到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以出色的才能展现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高强本领,工作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出新出彩。党员就要带领大家干、引导大家走,有能力的党员才会受爱戴。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压力、挑战,注重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中不断补足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求实、求变、求优,练就一手“绝活”、几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内行党员,挑起硬担子,肩负起时代重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彰显人格魅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选择了当共产党的干部,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党员干部要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民造福、为党分忧,做到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在履职尽责中体现价值。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要以真挚的为民情怀诠释人格魅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凡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体察下情、待人宽厚、平易近人的党员干部,自会因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树立威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搞劳民伤财之举,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厌其烦、不畏其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要以廉洁自律的形象焕发人格魅力。党员个体的形象,就如一个单位的“品牌”。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过,做什么事情最难,管理好自己最难。要想党员他人,必先管好自己。党员干部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修己、以正确的人生观立身、以鲜明的价值观明志、以干净的权力观为官、以务实的政绩观行事,以廉洁的形象,给人以正义感;
以公正的形象,给人以公道感;
以勤政的形象,给人以楷模感;
以民主的形象,给人以信任感。通过能力素质提升强大的人格力量,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八、注重能力素质提升好从严治家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优良家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软实力”、修身齐家的“必修课”、作风状况的“晴雨表”、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坚定理想信念是树立好家风之根本,强化党性修养是树立好家风之重要法宝,增强公仆意识是树立好家风之思想基础,弘扬优良作风是树立好家风之内在要求,自觉接受监督是树立好家风之外部条件。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党员干部必须从十个方面能力素质提升好从严治家的基本功。

必须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常修为政之德,练就“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沉情愫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绝担当,把个人进退荣辱、家庭兴衰成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把治家与治国统一起来,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以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必须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了凡四训》中有四句话:“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党员干部既要讲亲情,更要明大义。“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内无杂念,外无妄举”。平安就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要始终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让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不让家人因自己的错误而蒙羞,留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

必须做到“欲当清官,先理好家事”。家庭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价值观的传播渠道,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大国如烹小鲜。”对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坚持内外兼修、齐家治政,真正安好家庭成长摇篮、守好家庭廉洁堤防、建好家庭幸福港湾。“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安。”党员干部必须不让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不让底线在亲情面前失守,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堂堂正正的品性充盈家风、熏陶家人、默化家庭,以家风涵养官德,以官德淳化家风。

必须爱家有度,治家有方。礼义兴家,诗书传家;
严是爱,宽是害。古人云,
“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党员干部必须从身边人身边事严起,看好家门、管好家人、理好家事。要划清公与私分界线,吃透严与爱辩证法,对家属子女爱之有度、教之有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要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不为一己私利和儿女情长所羁绊,过好家庭关、亲情关,真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气的好榜样和导向标。

必须以勤俭为家风之本。生活清简是党员干部应追求和保持的境界,要乐于把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大道至简,居敬行简;
勤于持家,俭以养德。要把节俭持家与勤俭兴业结合起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以奢为耻,还要教育子女摒弃
“衙内”思想,克服优越感、纨绔气,力戒大手大脚、浪费挥霍。良好家风才是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要教会子女自立自强,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必须尽孝道、崇厚道、行正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真善美是做人的高境界,求善行善是家风的高标尺。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党员干部要有孝顺父母的孝心、善待妻儿的爱心。要坚持厚道为人、友善待人。厚道之人让人信赖、让人踏实,做朋友可交、为长辈可敬、当党员可从、居下属可用。人间正道是沧桑。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实干立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过好“诱惑关”,洁身自好过好“自律关”,从善如流过好“监督关”。

必须克己奉公,公私分明。“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权力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干部要掌权为公、用权为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慎独慎微慎欲,筑牢清白为官的“防火墙”。

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是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糟粕”。曾国藩曾说:“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上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说的就是人不能因为升了官就得意忘形、颐指气使、嚣张跋扈,反而应该更加谨慎,甚至“诚惶诚恐”“夹着尾巴做人”。党员干部要本色做人、角色做事,履职尽责,切忌有权任性、“官升脾气涨”、“错把平台当本事”。

必须做到“门无杂宾”。干净的生活必源自干净的圈子。党员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小事,也是事关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君子之交淡如水。党员干部应自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保持精神上的净土,守好内心的精神家园。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很容易成为被攻关甚至“围猎”的对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自觉疏远小人,交友有方、交往有度,从思想上守住第一道防线,行为上把住第一道闸门。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远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情操,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谨防在“爱好”上栽跟头。

必须防止“后院起火”。家庭是党员干部工作生活、成长进步的“大后方”。廉洁守家是党员干部从政的“护身符”、子女成长的“助推器”、家人平安的“保护伞”。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正己才能正亲。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党员干部首先要廉洁修身、清白传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既看好“前厅”,更管好“后院”。良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党员干部要善于治家,清正齐家,严肃家规,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抵御贪腐的防护网,管好“枕边人”“膝下人”“身边人”,让家人成为“廉内助”、当好廉洁“守门员”。

九、切实加强思考力的能力素质提升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是人类借助心智对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而思考力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可以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智慧。对党员干部而言,思考力是党员力的前提、决策力的基础、竞争力的核心、创造力的关键。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重点能力素质提升十种思考力。

别具慧眼、卓尔不群的独立思考力。《史记》中说:“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思想领先是最具优势的领先,思想党员是最根本的党员。独到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视角会更宽广,思维也会更缜密,更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俗话说,一人独处慎于思,与人相处慎于言。党员干部要有一点孤独感,学会适当让自己从社交网络上“离线”,有意“孤立”自己,远离喧嚣,回归宁静,学会专注,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增值,不做人云亦云的“八哥鸟”。

追根究底、入木三分的深度思考力。深度思考就是要充分调动大脑里的信息来把一个问题想透彻,让思维具有洞察力和深刻性。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党员干部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形成一套完整的链式思维习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逼近问题核心,直至完全解决问题。思想深度决定未来高度。思想越深邃,内心就会越强大。要勇于克服畏难情绪,拾阶而上,带着深刻的思想去顺应时代的潮流。只有深入,才能深刻。要学会深入浅出、连线成片,任何工作任务都不能浮在面上、挂在口头,要在“深”和“实”上下功夫,培养凡事深入思考的习惯。

另辟蹊径、与时俱进的创新思考力。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未必行得通;
过去符合实际的制度,现在却未必合时宜;
过去不可逾越的思想,现在则需要突破。有破才有立,不日新必日退。思想率先破冰,创新才能突围。“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创新思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勇于破除陈规旧俗,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突破思维定式和观念障碍,打破路径依赖和利益藩篱,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创新、科学推进创新、主动追求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举一反三、反观内照的自省思考力。有哲人说:“‘过往’最大的价值不是缅怀,而是提取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党员干部要学会回顾目标、重演过程、反思探究、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理论问题通俗化。要修好反省必修课,在工作“热运行”中来点“冷思考”,利用静下心“踱方步”的时机,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并进行思维上的“二次加工”,通过反思自省,悟出独到的东西,校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避免冲动和盲目,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辩证思考力。辩证思维是把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方法,强调用发展的、联系的和全面的眼光看问题,防止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党员干部要掌握对立统一的原理,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要掌握质量互变原理,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
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转化。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在自我否定中修正错误、不断前进。

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的系统思考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是多个部分的简单堆砌,而是各部分、多要素科学组合而成的有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系统不是以平面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纵向和横向的统一。党员干部要构建立体系统思维,学会多维度、多层面、多层次看待、思考、分析事物和问题。要把每一个要素放在整个系统之中、放在大背景之下来考虑,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对象,使分析和综合相互渗透、同步进行,着眼于全局来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实现最优化的总体目标。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思考力。北宋文学家苏洵曾说:“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山顶”视角看问题,才能极目远眺,才能“一览众山小”。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局思维,学会跳出自身看自身,做到登高望远,俯瞰全域、胸怀大局,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要通盘考虑,既考虑局部、顾及局部,又坚持服从全局、顾全大局。要锻炼超前思维,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预见趋势、把握趋势,见微知著、准确研判、抓住重点、有条不紊,有步骤、有计划、有策略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

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法治思考力。法治思想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战略方针。只有让法治思维成为党员干部履职履责的内在自觉,才能高效、公正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心中要真正敬畏和尊重法律,行动上要真正服从和落实。必须树立“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法治思维,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必须善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坚持和完善好、巩固和发展好各方面制度,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底线思考力。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坚守底线思维,才能做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忧患就是在“治平之事”中看到“不测之忧”。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党员干部要学会用底线思维来“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思有所“虑”、心有所“戒”、行有所“惧”,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要既“想一万”、又“想万一”,从最好处着眼,从最坏处准备,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严谨细致、对症下药的精准思考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党员干部要学会从小处做起,从点滴抓起,精准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小事,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要学会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出台政策举措因地制宜,避免“大水漫灌”,克服“大概”“凑合”“差不多”等简单应付、大而化之的思想。要充分考虑差异化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施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精准补短板、破难点、抓重点,各个击破,整体提升,推动工作精准落地。要发扬滴水穿石的韧劲,拿出“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十、定力能力素质提升永无止境

“定力”多用来指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的能力。其本质是人的意志控制力和行为坚持力,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体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和睿智。一个人有定力,就能不随物流、不为境转,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就能静亦定、动亦定,最终有所成就;
一个政党、国家、民族有定力,才能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始终沿着自己的方向、道路向前走,傲视群雄、屹立全球。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凭空产生,更不会自然增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只有定向、定心、定身,坚持不懈能力素质提升自我定力,才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成长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要增强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大局大势。战略定力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自信、意志和毅力。保持战略定力是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坚定信念、夺取胜利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国家在重大变局中保持清醒、抓住机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面对风险与挑战,能不能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坚定战略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保持战略清醒,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要把握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
要锤炼战略耐力,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决认清大是大非。政治定力是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守政治追求和保持政治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素质,承载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内容,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定盘星”。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政治定力,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政治免疫力、防范化解重大政治风险的能力。

要增强纪律定力,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增强纪律定力,就是强化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自觉遵守纪律、敬畏纪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触碰法纪红线,不逾越雷池半步,使明警线、守底线、划红线成为严格自律的必备素质和自觉要求。增强纪律定力是实现全党思想和意志的统一,保证全党步调一致、政令畅通,使党的战斗力得到最好发挥的基本政治要求。能否保持纪律定力,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把纪律转化为自律。

要增强道德定力,夯实为官从政之基。道德定力是坚守道德标准、履行道德义务、彰显道德品行,扫清思想障碍、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和毅力,是党员干部重要的软实力。一个道德品行低劣的党员干部,是不可能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先进、行动上自觉的。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道德定力,才能表现出超脱于权力之外的影响力,不威而严、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宽宏大度、虚怀若谷的胸襟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信,才能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党员干部要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引领全社会培育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是非观念,推动形成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围。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增强抵腐定力,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增强抵腐定力,就是要涵养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公道正派、无私无畏,旗帜鲜明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浩然正气。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民之大敌。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一个人即使本事再大,能力再强,如果遇“惑”便心猿意马,逢“猎”便丢盔弃甲,那迟早要出事。只有管住小节,抵住诱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廉洁之心,才能消除腐败危险,清白做人,公正为官。增强抵腐定力,自觉筑牢不想腐、不愿腐的思想防线,是党员干部必须能力素质提升的终身课题。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时常“修剪”欲望枝丫、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自觉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管好枕边人、自家人、身边人,做到“门无杂宾”、不被“围猎”。

十一、以永不放弃的信念能力素质提升党性的“三道关”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及其在党员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性,是党员的政治人格。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根本宗旨、理想信念、组织原则、工作作风、优良传统等的集中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没有党性的人,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党性不强或者党性不纯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和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提升才能养成。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必须有坚强的党性,必须以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信念作为支撑和保障,持之以恒能力素质提升好党性思想关、能力关、作风关。

必须坚守初心,常抓不懈,着力筑牢“思想关”。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的锤炼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了,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把准把稳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要自觉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必须与时俱进,持之以恒,不断夯实“能力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紧密相连,政治过硬是灵魂、是方向,本领高强是基础、是保证。政治再过硬,如果没有真本领作支撑,就会变成空头政治,成为花架子。能力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能力素质过硬才能更好地讲党性、践行党性。当前,我们党党员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勇敢面对“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持续推进“三大攻坚战”,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本领过硬、有“几把刷子”。但能力绝非天生,也无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只有在与时俱进、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实践锻炼、总结反思中才能练成。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感,努力增强“八种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把好“作风关”。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包括思想作风、党员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家风等多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决定作风,作风彰显党性。作风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党风好,则政治生态清明,赢得民心;
党风不好,则风污气浊,人心涣散。只有从党性高度抓作风,在思想上返璞归真,在党性上固本培元,才能激发起行动上自我纠错、踏实奋进的自觉,才能确保干部行稳致远、成就辉煌事业。作风就是战斗力,就是形象、旗帜。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
“三严三实”,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等、不靠、不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挥“头雁效应”,以优良作风带动构建良好家风,促进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十二、干部的“五项能力素质提升”须臾不可间断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创造性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项“好干部标准”。这“五项标准”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奋斗方向。百姓谁不爱好官?做一名好干部,既是组织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每个为官从政者应有的追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认真对照“五项标准”,自觉约束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坚持知行合一,躬身笃行,切实把好干部标准见诸行动,真正把好干部形象树立起来。当然,做一时、一任的好官容易,做一生的好官则很难,倘若自降标准、任意发展或是放纵懈怠,曾经的好官就有可能成为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必须时刻对标对表,持续进行“五项能力素质提升”,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要筑牢“信念坚定”的根基,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思想防线失守、价值观念错位、精神家园荒芜,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想信念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增强,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终身努力,在长久的实践中锤炼和养成。革命理想高于天。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永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要把实践作为检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生动课堂,自觉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恪守“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民观、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最终决定了一个政党或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建党98年来,我们党为什么可以得到广大人民的坚定拥护,为什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无往而不胜,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置于价值序列的首位。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心中装着老百姓,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把群众呼声、群众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每项工作中,解决好人民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要秉持“勤政务实”作风,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勤政,就是要坚持恪尽职守,勤于政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勤政务实是对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干部作风上的真实体现。世界上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编出来的辉煌,更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如果工作不能落实,事业发展不好,民生得不到改善,话说得再漂亮,也只是徒有
“唱功”。党员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必须坚持以勤为先,集全部心思于工作,倾一切才智于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决克服“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慵懒散习气,真正做到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必须坚持“实干兴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摸清实情,真抓实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必须去伪存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调查研究,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大兴勤政务实的干事之风,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

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与信任的新业绩、新成果。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搞改革、谋发展,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稿子铺整理,请勿外传销售,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只要各级党员干部心系使命、扛起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要提升想担当的政治自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要锻造能担当的素质本领,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历练,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练就“几把刷子”,增强“八种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与岗位职责相匹配。

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清白为官、干净做事、老实做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作表率”,就是要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身正方能带人,廉洁方能聚人。党员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自检自省、自我约束,保持清醒头脑,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监督、自觉接受同事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要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权力,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敬畏法纪,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时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扫去灰尘,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敬畏人民,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办事,不能用来为己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推荐访问:2024年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上讲稿 讲稿 党员干部 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