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省委政研室

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摘要:省委政研室结合做好中央财办定点帮扶剑河县联络服务工作,多次深入调研,将剑河县深度贫困状况概括为“一高、两低、三滞后”,分析有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产业发展基础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省委政研室,供大家参考。

【调研】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省委政研室

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


摘要:省委政研室结合做好中央财办定点帮扶剑河县联络服务工作,多次深入调研,将剑河县深度贫困状况概括为一高、两低、三滞后,分析有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产业发展基础差、深度贫困村投入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五个方面贫困原因,提出定目标、分类采取脱贫措施,抓项目、补齐发展短板,兴产业、做优生态长板,强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创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合力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剑河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属国家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不考核GDP10个发展困难县之一,也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加快推进剑河县脱贫攻坚,必须找准深度贫困的症结,研究破解之策,抢抓中央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的重大战略机遇,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

一、剑河县深度贫困现状

剑河县国土面积2176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1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户4.93万人。近年来特别是中央财办定点帮扶剑河县以来,剑河县按照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州帮扶力量,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深度贫困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其深度贫困状况可概括为一高两低三滞后

一高:即贫困发生率高。剑河县下辖13个乡(镇、办事处)、301个村。2016年全县贫困发生率19.88%,比全省的10.8%高出9.08个百分点,是全省贫困发生率在19%以上的11个县之一。截至20176月,全县贫困发生率大于20%的有88个村,占全县贫困村的49.4%,其中36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33%5个超过40%

两低:即农民收入低、财政收入低。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2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8元,仅相当于排名第一的云岩区的47.8%。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2304元、家庭经营性收入2839元、财产性收入15元、转移性收入2064元,分别占31.9%39.3%0.2%28.6%。从财政收入来看,2016年剑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4.11亿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就需5.4亿元。近年来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超10亿元,2016年达到19.65亿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融资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非常弱。

三滞后:即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滞后。从经济发展来看,剑河县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41.92亿元,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79位,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35%,相当于排名第一的云岩区的6%;人均生产总值23122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相当于排名第一的花溪区的27.8%2016年,剑河县各项增比进位测评指标综合总得分为76.77分,在全省10个不考核GDP的发展困难县中列第8位,比排名第1位的荔波县低6.64分。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截至2016年底,全县仅一条高速公路即沪昆高速从县域西北角过境48公里,不到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国道42公里,省道108公里,其余几乎都是大山深谷间蜿蜒盘旋的县乡道。乡镇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尤其落后,多数乡镇到县城车程在1小时以上,有的甚至需4小时;仍有十分之一的建制村未通水泥路,四分之一的建制村未开通客运班线。原有县城通往柳川、南寨、南加等乡镇主要交通要道,因三板溪水库的修建被淹没截断。目前,全县还有10%的农村群众未喝上自来水,17%的行政村尚未通宽带,移动4G网络也未实现全覆盖。从公共服务来看,农村医疗和教育条件落后,全县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为4.44张,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1.0%。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1.31人,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2.1%。农村教育普及率不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87.8%,农村学前教育入学率仅为87.1%。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占15.5%,患长期慢性病及其他疾病的占3.9%。据统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学、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21%

二、剑河县深度贫困原因分析

剑河县是贵州省十大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70.81%,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剑河县发展滞后,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呈现出富饶的贫困。剖析其深度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土地贫瘠破碎,平地极少。剑河县位于苗岭山系东段雷公山东北坡麓、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目前,剑河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且68%以上为坡耕田。二是自然灾害较多。大多数贫困村边远偏僻,灾害性种类较多,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度较大,对农民生产生活危害严重。全县共有10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发生天灾,殃及面广、受灾程度深。三是人祸时有发生。剑河属于林区县,火灾是剑河农村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全县农村住房89%为木结构房,且村寨密集,房屋间距较近,加上消防设施缺乏,农户安全用电用火防范意识不强,火灾等人祸时有发生。

(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一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长期以来制约剑河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1991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三板溪建水电站,逐渐减少对剑河县基础建设的投入,直至2005年县城整体搬迁,国家才开始逐渐加大对剑河的支持。20多年的历史欠账,使剑河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三板溪水库的建设,直接影响了柳川、南寨、南加等乡镇9000多户、45200多人的出行。二是建设用地成本高。剑河县平地极少,加上三板溪水库的建设淹没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淹没耕地面积8949亩,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削山填谷,成本特别高,平均每亩在50万元以上。三是农业生产生活成本高。耕地边远细碎,农机使用推广难,全县只有4个村能部分使用大型机械耕作,绝大多数靠人力畜力等传统原始劳作方式,难以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三)产业发展基础差,辐射带动能力弱。一是产业发育弱、配套差。目前,剑河仍处于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2016年剑河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97723.9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0.59%0.15%0.46%,第一产业占比相对大、第二产业占比小,经济效益低。工业企业少且缺乏带动能力、竞争力强的大企业,2016年全县四上企业仅44家,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消化更多的农产品。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受到交通瓶颈、消费市场、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各种要素的严重缺乏,剑河县城镇化发展缓慢、水平低,县城发展对农村带动能力不足。2016年,剑河县城镇化率37.97%,比全省的44.15%6.18个百分点。三是招商引资的难度大。由于交通、用地等条件的限制,来投资开发农村特色资源的外商非常少,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四)深度贫困村投入不足,脱贫摘帽能力弱。一是扶贫项目资金少。36个深度贫困村3年累计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来看总体较少,且因资金有限,为确保贫困村出列计划的落实,往往会整合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帮扶计划出列村,其余村所得项目资金必然就更少。36个深度贫困村2014-2016年所得扶贫项目资金累计大于50万元的只有7个,20-50万的有13个,10-20万的有13个,小于10万的有3个。二是产业项目资金少。由于剑河县贫困村基础条件都比较差,贫困村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发展产业项目资金少。

(五)思想观念落后,自主脱贫意识弱。一是人口素质偏低。全县户籍人口24.6万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22.7万余人,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有0.6万人。二是农村空心化较严重。2016年底,全县有2.6万贫困人口劳动力,在已就业的2.3万人中,有2万余人是在县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为45岁以上人员,部分田地无人耕种,直接撂荒。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足。许多合作社有名无实,不仅缺乏致富能人带动,而且缺少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多数都是小打小闹,带动贫困户增收难。据统计,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余个,能带动农民发展的不到30%,近半数合作社只有23个社员,有的甚至是只注册、未经营的空壳社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弱。村干部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的农村干部占总数的48.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9.9%。全县农村党员30岁以下的仅有23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7%51岁以上的有3059名,占53.7%

三、推进剑河县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推进剑河县脱贫攻坚,要抓住中央财办定点帮扶的机遇,紧紧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定目标,分类采取脱贫措施。一是在条件较好,有生产资源、有劳动力的两有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2.4%。此类贫困户可结合其资源条件和能力素质,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帮助其脱贫。二是居住在立地条件差,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延伸和保障,生产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的两高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8%。此类贫困户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重点解决好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实现搬迁即脱贫三是有一定文化,但缺技术、缺资金的两缺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此类贫困户可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有计划的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等助其脱贫。四是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3.5%。此类贫困户通过落实教育专项扶贫、慢性病大病兜底救助、选聘护林员等扶贫政策确保其脱贫。五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低,自身能力不足,无力脱贫、无产业可发展的两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7.1%。此类贫困户采取社保兜底的办法,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范围,通过减量提标,实现应保尽保、托住底线,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二,抓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规划建设剑河县城乡快速交通网络,抓住中央财办帮扶机遇,加快推进剑榕高速公路、三板溪四座大桥和十一座人行吊桥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好三板溪库区群众生产生活交通难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组组通公路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借鉴推广惠水县五个三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细落小落地,做到应搬尽搬。十三五期间剑河县共需搬迁441317896人,其中贫困人口337612625人。2016年已搬迁安置9604056人,2017年搬迁安置315612728人,最后的2971112人于2018年完成。三是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做好中央财办协调的1500名护林员的选聘工作,确保再争取1740名护林员指标,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地脱贫,由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变成受益者。四是加大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慢性病兜底救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慢性病兜底救助试点探索,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兴产业,做优生态长板。一是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把以园方公司为龙头的一体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剑河小香鸡、剑河香猪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泉涌发展。采取结合,引导群众扩大钩藤、青钱柳种植面积,做大做强剑河钩藤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上经济、水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水吃水。做好做足旅游扶贫的大文章,加快实施旅游+大数据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剑河县城和温泉城两个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剑河国际山地森林温泉康养谷,发展以苗侗农耕文化为重点的研学体验旅游。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夯实发展基石加大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投资力度,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增强发展的能力。

第四,强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一是深入推广三变改革经验,盘活农村林地等资源,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和投资性收益。二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剑河县转移支付规模,形成支持剑河县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三是探索政府性工程以工代赈扶贫模式。把包括县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四是创新推进金融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积极开发产业保险产品,针对小香鸡、商品猪、商品林、钩藤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推动种养殖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等综合性保险。五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的产业脱贫模式。坚持走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之路,使村级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第五,创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合力。一是发挥好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继续坚持和完善剑河县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发挥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移民搬迁、社会兜底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旅游扶贫等11个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二是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在党政主要领导不脱贫、不脱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脱贫贡献大、成长进步快的正向激励机制,对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干部,破格提升政治待遇、工资待遇,让干部有盼头,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脱贫攻坚干劲。三是加大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四是加大各方帮扶力度。抓住中央财办定点帮扶的机遇,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对剑河县倾斜、扶持。

推荐访问:剑河县 省委 调研报告 【调研】剑河县深度贫困调研报告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