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精选范文4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4篇

【篇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XX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XX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
  对当前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20XX年03月02日09:44  王辰 胡妍斌 王璞 李丽
  丽  :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在探索中已经趋于清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多元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垄断和行政壁垒,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健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激励机制等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发挥不同性质股权的各自优势,实现各类性质股东的合作共赢,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综合平衡各类股权的控制力,发挥股权之间的制衡作用,进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绩效。但是,现实和理想往往发生偏差,当前国企改革中一些倾向值得引起重视。
  正确认识混合所有制改革,避免陷入“为混而混”、“一混就灵”的理解误区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各地积极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攻坚战,正在成为各地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抓手。这一改革,表面看似乎人们在认识上的分歧不大,但实践中仍然隐含有理解上的误区,“为混而混”、“一混就灵”的心态不在少数,由此出现“走形式”、“一阵风”、“一刀切”等急功近利的弊端。
  就现有的改革实践来看,部分地方出台的细则中为改革设定了明确的时间、任务及工作量,提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不设上下限”,甚至考虑将改革完成情况纳入任期考核一票否决指标之中,“为混而混”倾向明显。除此之外,各界虽已就改革推进的大方向达成了共识,但围绕“何为混合、与谁混合、以谁为主”等问题依旧分歧很大,“一混就灵”的思想隐约存在,或将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埋下隐患。
  事实上,混合所有制绝非几种所有制的简单拼接,需要以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创新为支撑,改革推进的政策性较强,涉及较多深层次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改革细则的制定应尊重企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因企制宜,讲究方法。同时,改革不能寄希望于“一混就灵”,发展混合所有制虽是企业做优做强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全部。大量成功经验表明,国有企业经营活力的增强以及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以合理的产权制度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为保障,也需要以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支撑。 国企改革不应成为指令性指标,不宜限期完结
  推进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是不要为混合而混合,不应将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当成一种指令性指标,而要以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为根本目的,把混合改革的自主决定权一定程度上交给企业,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决定混合事宜。为此需要防止几种倾向:一是防止片面追求速度。目前,有些地方争先恐后出台改革方案,对此尤其需要警惕、冷静思考。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是一次重要战役,不能轻率速成,搞速度攀比。顶层设计需要时间,需要设计总体思路和大框架,需要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
  和操作流程,这些准备工作需要时间。三中全会规定的时间是到2020年,也留足了时间。有些地方进行速度攀比,希望尽快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国企改革中有很多机会,甚至还产生“国有资产最后一次盛宴”的心理预期,所以要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防止趁机将好的企业改制甚至私有化,不好的企业又变成了国家的包袱。二是防止混合所有制数量指标化。某些省为混合所有制制定达成目标,比如要求几年内证券化率在50%以上,有些地方出台一些政策规定,要求国有企业不管是否经营好坏,一律从垄断性领域退出,甚至是采取强行关闭的做法,这些做法有违改革初衷,应该加以规避。国企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为达到完善企业治理的目的,要从有利于达到改革目的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
  国企改革不是国退民进,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改革一定要注意保证大的方向不出错,鼓励探索允许试错,但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要吸取第一轮改革的教训。这一轮深化改革的方向问题,不能被舆论所绑架,包括国外的一些报道,把这一轮改革特别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看作是国退民进,是新一轮私有化浪潮,这绝对是错误的。本轮改革从总体上来说不是削弱国有经济,更不是搞私有化、不是搞国退民进,从结构上来说也不是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而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民共进。本轮深化改革,一定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坚持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国退民进或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
  为了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改革中涉及国有产权的转让应以信息公开、竞争方式形成定价。国有产权在转让或重组过程中定价有两个问题:一种在资产注入问题中,大股东为了更好控股,压低增发价格,可能侵害小股东利益;另一种是在引入非国有股权中,尤其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可能的利益输送问题,还有些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向内部员工发行股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当然,定价过高也会阻止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和其他股东进入。要解决此问题,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信息必须公开,机会均等透明,才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措施,如规范审计评估程序、强制进场交易等,这些制度应当得到切实执行。
  要避免民营经济在混合所有制中,只能参股不能控股的误区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要做强做大国有经济,不是国退民进,但也应该避免民营经济只能处于从属地位的思维。应以是否有利于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为标准,民营经济并非不能控股,如果民营经济控股能够使企业盈利更快增长,也是有利于参股的国有经济得到保值增值的,就应该得到支持。从实践来看,一些民营企业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后的控股权问题上。民营企业担心混合后没有控股权,进而没有话语权。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出于做大做强企业的考虑,则不愿意放弃控股权,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员工则担心混合后会影响其职业安全。对此,要探索制定办法,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使国有企业控股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达到发展混合经济的目的,至少要实现集团层面的混合,除少数外,多数国企国有股持股比例不应太高,公司治理中要有非国有资本的产权代表。 国企改革不是一劳永逸,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也会不断演变
  国企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持续推进、不断深化。随着经济和科技信息的发展,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边界会发生变化,进而国企的职能和范围也会产生变化。纵观我国国企改革三十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国企改革经历了“改革、实践、再改革、再实践”的过程,正是持续不断地改革,才使国企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进而不断催生出新的增长因素。国企改革需要不断地推进,国企改革往往由一个社会环境下的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在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设计中,必须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将相关改革措施放在发展过程中加以审视,使国企改革既不脱离现实,又能够更好地着眼长远。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
  作 业 簿
  班  次 年  级 专  业 学  期
  课程名称 姓  名
  学  号
  时  间
  天津 20XX 区域经济学 第四学期 中国企业发展与改革 孟岩 10191020XX0 20XX年6月
  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道路
  ——《中国企业发展与改革》学习心得
  一、中国国企改革历程,成绩与问题并存,需要加以解决。
  1、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 响较深。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 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 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 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三资、民营企业流动,他们将自己的知 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 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 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另外,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 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 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 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2、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 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 品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 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 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 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由于技术水平不高, 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 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 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3、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我国的国有企业规模难以形成有国际 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 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 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生 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对外开放和外资进入的情况下,我国 许多企业难以应付,面临生存危机。
  4、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从影响企业效率的角度看,与企业有 关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这样几个方面。行政和事 业的规模相对于经济基础而过大。国家在吃“皇粮”方面的财政开支越 来越大,而能用于企业资本金注入的财力相对越来少。同时对企业摊派 和各种变相的收费屡禁不止。管理部门太多太细,条块分割严重。 任何一级政府部门都想扩大自己对企业的管理和制约权利,出台了许多 相互矛盾和前后矛盾的政策和规定,企业按照这些相互矛盾的政策和规 定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到各部门办事的成本太高、效率 太低、时间太长。国有企业的需要扮演非经营性组织角色。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
  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 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的创新如何,对中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传 统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国企改革, 但国企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各个环 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 业改革、发展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分心管理创新究。
  1、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是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 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
  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是 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 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 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 效益就无从谈起。三是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用户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 多元化已成为趋势。四是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竞争理念转向竞争与 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 观要求。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 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 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 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实行管理创新 与企业改革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2、决策管理的创新。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 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现在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 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 使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所需,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步。
  3、战略管理的创新。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 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战略管理 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 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所 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4、组织结构的创新。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 织保证。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 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 使企业精干起来,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 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变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
  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人本管理的创新。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 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 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 所以 作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 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何向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使员工在 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中融为一体,这方面要不断地探索出好的管理模式。  以上的理念、决策、战略、组织结构、人本管理这五个方面的管理 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少,缺少一个企业改革发展也 是一句空话,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从五个方面 找出自己所应抓住的突破口或重点,来全面推开创新局面,这也是 企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 三、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将在分类改革基础上,继续减少国有独资企业,特别是减少竞争领域的国有独资企业;对已经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企业,要按照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分散化;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机构的产生机制和权责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规范公司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大型集团型企业,提高国有大型企业的竞争力;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主业整体上市,加快集团存续企业公司制改革,妥善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深化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需要对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即通过贯彻落实《反垄断法》打破经济垄断;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逐步打破行政垄断;在对自然垄断行业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对自然垄断行业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阳泉信和资产管理中心杨宏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企稳回升。但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则代表着我国对经济发展“控制力”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适度有进有退的调整,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的。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大总量,增强国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目标。但在改革进程中,仍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和羁绊着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1
  1、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举措,不是哪个企业、个人的事。在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在以退为主、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应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由于参与企业改革的主体不一,各参与者的目标取向差别非常大,政府主管部门、原企业经理层、原企业职工以及参与企业改制的民营资本拥有者,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难以统一,容易出现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不愿意放弃眼前既得利益,民营资本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企业职工消极参与的诸多情况,加大改革难度。
  2、国企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必须一起改革。配套改革相对滞缓,必然会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多年来,中央企业因经济基础好,支付改制成本能力强,比较容易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数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改革都较难,尽管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或多或少都会因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引发和留有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问题。
  3、改制企业内部改革不到位。1992年,我国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逐步从经营权向所有权改革过渡,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1世纪初国企改革的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改制后的企业没有相应地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所有者缺位、高层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和提升。
  2
  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在加快推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制过程中,更要注重综合性的配套改革。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改制企业带来的新特点,将国企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1、国企改革必须以实现持续发展为目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企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组主体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民营企业等。这也是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提高实力的战略性选择。而多年国企改革重要经验之一,就是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企业成为改革的主体和主角。当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在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去思考、谋划和实施新时期的国企改革,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让那些真正能够有利于产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进入,企业既不能自恋、也不能自卑,要有长远目光,选择战略性的合作伙伴。
  2、国企主体地位要与政府宏观调控实现有机结合。近几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地方不相适宜。因些,要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和调整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改革不可能单纯靠企业自身来完成,原有体制下形成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政府的有力指导和调控,特别是政府所设计的体制框架与政策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很大。政府应做好提供政策法制框架,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企业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中介组织则按照专业化分工,实行市场化运作,为社会提供信息、沟通、自律、 3
  公证等服务。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真正提高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
  3、国企改革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单个企业来讲,国企改革只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讲,一个国有企业的改革还要涉及到整个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国企的生产力布局是大而全、小而全,人为割裂了产业的专业化分工,造成低速低效增长,竞争力持续下降。新时期的国企改革必须把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进来,充分发挥改制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比如,可以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产业投资公司主导可以保证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站在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国企改革,通过改革最大程度地带动和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
  4、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多年来企业改革的主旋律,未来仍是值得继续关注和努力的新课题。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进程中,现代企业所应具有的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基本搭建起来,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还不完善。必须按照《公司法》和国家对国企改革改制的一系列指导性意见,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并建立明确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企改革效果。
  4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篇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00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
  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
  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
  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
  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
  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
  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
  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
  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1.国企改革领导讲话
2.村官培训培训心得体会
3.培训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4.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的心得体会
5.机电培训心得体会
6.医院的培训心得体会
7.交通培训心得体会
8.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上文是关于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篇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一个方向”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曾强调指出: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

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

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条,过去没有放在突出位置,实际上非常重要。

●2.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3.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显然,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点得清楚的。看来,战略型投资要加强。财务型投资,譬如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很难发挥。

●4.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强做精主业是话中有话的,不需要做精的非主业怎么处理。其实,这一点动作是很多很大的。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是具体而实在的,今年的事情。

●5.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这件事情是关于两类公司的,给两类公司放权。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仍然会进2020年两会报告,加上有效两个字,更有力气的感觉。

●6.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显然要更好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三年行动方案要提炼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至改革的制度层面不过这话讲了好几年了,怎样推广经验,似乎还没有出现好的办法,尚需要摸索。

 

●7.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今年的口号。怎么写出高质量党建的标准,是一个努力方向。

“五个力”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亦曾指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是该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的“五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取得突破。

李锦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告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表上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来看,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有明确安排和部署。

【篇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一2022年)》等各项方案,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正式进入倒计时,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行动方案》全文虽然还并未对外公布,但根据相关信息,目前己经透露出几个内容:一是坚定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二是国企改革的七大内容;三是増强国有经济五个发力点。

即“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力”。

“一个方向”

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吿就曾强调指出:

1.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2.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3.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4.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

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

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条,过去没有放在突出位置,实际上非常重要。

2.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3.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显然,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点得清楚的。看来,战略型投资要加强。财务型投资,譬如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很难发挥。

4.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治,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强做精主业是话中有话的,不需要做精的非主业怎么处理。其实,这一点动作是很多很大的。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是具体而实在的,今年的事情。

5.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这件事情是关于两类公司的,给两类公司放权。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仍然会进2020年两会报告,加上有效两个字,史有力气的感觉。

6.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显然要更好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三年行动方案要提炼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至改革的制度层面,不过这话讲了好几年了,怎样推广经验,似乎还没有出现好的办法,尚需要摸索。

7.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今年的口号。怎么写出高质量党建的标准,是一个努力方向。

“五个力”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指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是该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的“五个力”一一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取得突破。

李锦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吿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发上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来看,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有明确安排和部署。

国企改革正式迈入快车道

随着《方案》的正式通过,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提速,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启动改革,国企各项改革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推荐访问:国企改革 心得体会 精选